走进知识产权的春天里,201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如期而至。“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今年的新主题,也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前行的新目标,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新需要。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面临空前良好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保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均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工作。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近日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仅为新时期知识产权工作给予了更高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出了更新的部署,而且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指南和行动纲领。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我国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放眼世界,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创新驱动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立足国内实际,资源与环境制约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愈益尖锐,高成本、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目前,我国虽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因为创新能力不足,依然无法与经济强国画上等号。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经达到57.3%和29.9%,但很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绝大多数是外资企业生产或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难以获得丰厚的利润,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知识产权作用来实现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国内外发展的实践表明,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彻底摆脱落后的生产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其作用正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以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使命重大,意义不凡。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亟待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提升能力求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年保持了罕见的两位数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同时,地方知识产权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迅速成长,成功实现“走出去”,收获了良好的效益和国际影响。但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依然存在,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尚有更大的空间。所有这些,都必须通过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深化改革,提升能力,来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必须以中国特色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世界水平作为坐标系和参照系,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抓手,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为保障,坚持点线面结合、局省市联动、国内外统筹,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实现新进展、取得新突破。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变革的新时代,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支撑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应该肩负的光荣使命。承载使命,担当责任,需要我们紧扣时代脉搏,唱响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主旋律。让我们迎着春光,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征程上描绘更新更美的画卷,谱写更加辉煌壮丽的篇章。
(编辑:白逸群)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