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创造“火神山速度”-博天堂最新

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新闻 >
“中国力量”创造“火神山速度”
发布时间:2020/2/10 9:29:00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2月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正式接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从1月23日决定建设,到2月2日交付使用,仅10天时间,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就宣告建成,有效地缓解了武汉市医疗资源分配紧张的状况,成为防控疫情的一大利器。

 

  争分夺秒 跑出“中国速度”

 

  在武汉蔡甸知音湖畔,凝结着数千名建设者汗水和心血的火神山医院,已经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一线阵地。谁能想到,十几天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草地。

 

  1月23日,武汉市决定参照当年北京小汤山模式建设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医院,按照规划,仅有10天建设工期。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落在了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建三局)全体员工的肩上。

 

  除了工期压力巨大外,先期条件也十分严苛。施工现场东西地面最高差近10米,既有建筑物需要拆除,还有大量清淤工作和鱼塘回填任务。中建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火神山医院临水而建,周边只有一条主干道路通往工地,物资运输不便,燃气、高压线迁改协调难度和工程量较大。

 

  中建三局敢于迎难而上。1月24日,正是农历除夕,95台挖机,33台推土机,5台压路机,160台自卸车开进施工现场,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疫情竞速的战役正式打响。

 

  当得知建设火神山医院的消息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工)紧急协调在鄂的挖掘机、混凝土泵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设备,火速支持医院建设。当天,共有100多辆三一重工自主生产的机械设备投入到施工现场。

 

  众人拾柴火焰高。越来越多像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积极响应,为火神山医院建设雪中送炭。湖北兴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夜将2800米不同品种和规格的塑料管道产品发往施工现场;广东河源企业科逸家居设备(龙川)有限公司主动承揽了医院500余套整体浴室的生产制造和建设安装任务。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车辆从300台上升到近千台,数千名施工工人实行轮班制,24小时不间断施工。速度的背后是我国建造技术的创新。火神山医院的建设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大幅减少现场作业的工作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实现了效率最大化。中建三局一公司党委书记吴红涛介绍。

 

  责任在肩 点赞“中国创造”

 

  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后,数十辆救护车在医院外排起了长龙,而这些救护车都出自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上汽大通)。1月24日,上汽大通接到任务,要求紧急提供60辆负压救护车。为此,公司在大年初一复工生产。负压救护车与普通救护车不同,能够实现负压隔离,主要用于运送传染性病人群体。上汽大通有关负责人介绍,负压救护车采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患者呼出的空气通过吸气终端吸进装置,经过消毒之后再排到车外,这样可以保证带有传染病毒的气体不会在车内循环,也避免了二次污染。一般一辆负压救护车要经过基型车生产、改装两个步骤,生产工期在30天左右。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上汽大通攻坚克难,硬是把工期缩短至10天,在2月5日交付首批60辆负压救护车,支援抗疫前线。

 

  无论是救护车上,还是火神山医院的病房里都少不了呼吸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深圳迈瑞生物电子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迈瑞生物)组织员工大年初二提前开工,加急生产了约6000多台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等仪器设备。其中,为火神山医院提供了1800台医疗设备。多生产一台医疗设备可能就会多救几个人,这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迈瑞生物生产部周堂安说。

 

  据不完全统计,美的集团向火神山医院捐赠了1000多台空调、1398台热水器、135台饮水机等物资。针对医院严格的防疫要求,美的集团为火神山医院安装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风空调,该空调会从室外导入一定量新鲜空气,配合火神山医院病房专门设置的负压系统,能将室内的空气通过特定管道及时排出,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格力的空气净化器也成为火神山医院病房的标配,7000多个公牛墙壁开关插座保障医疗取电用电需求,大自然的零醛智造地板环保健康……我国众多企业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将自家科技含量高、质量优异的产品贡献给抗击疫情的一线,为减少疫情扩散贡献了一份力量。

 

  如今,武汉市另一家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雷神山医院即将交付使用。在建设两所医院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勇于担当,在疫情面前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再一次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展现了危难当前我国人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正因为有了无数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的中国力量,形成众志成城的决心,战胜疫情的那一天终将来临。本报记者  

 

(编辑:蒋朔)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