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 高效定分止争
纵观各地发布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聚焦民生热点及重点领域保护是突出特点之一。
近年来,“傍名牌”“搭便车”“蹭热点”等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成为各地加强执法、从严打击的重点方向之一。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恶意抢注商标案”中,当事人将世界杯吉祥物名称“拉伊卜”作为商标进行注册申请,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违背了公序良俗、扰乱了商标注册管理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该案的妥善解决,有助于让不法分子知敬畏、守底线,对树立正确的商标注册申请意识、维护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具有示范作用。
展会具有时间短、流动性大等特点。展会上,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易发多发,易造成权利人维权难、效果差的问题。因此,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有效维护参展商权益、提升展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在福建省2023年度专利行政保护典型案例中,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处理的“‘四立柱四导轮顶升式石材大板多线切割机’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便发生在第23届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举办期间,由展会知识产权工作站受理并立案。这得益于厦门市通过地方立法强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厦门在展会上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站,建立起展会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为权利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有效维护了展会的展示、交易秩序。
保护地理标志品牌是保证产品质量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不仅关系着当地群众的收入,而且关系着区域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江西省2023年度知识产权(商标、专利)行政保护典型案例中,“景德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侵犯‘景德镇及图’注册商标专用权案”是一起以外地瓷器冒充景德镇瓷器、侵犯“景德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的典型案例,该案的查处有利于保护区域地理标志品牌,促进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
提效率 降低维权成本
近年来,各地持续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渠道,快速、灵活、有效解决知识产权纠纷,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推动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浙江省2023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中,“宁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裁决的何某(请求人)与宁海某电塑厂(被请求人)‘伸缩手电筒’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纠纷案”是根据《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第二十七条适用简易程序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典型案例。办案机关根据请求人所提交的专利权评价报告和既往维权记录,结合被请求人的自认,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压缩办案时限,充分发挥了专利行政裁决快速、经济、简便、专业的优势。
在福建省发布的“南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处理‘一种防臭弹跳下水器’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案”中,办案机关通过行政裁决专业、快速化解专利侵权纠纷,从权利人提交处理请求到达成调解协议仅用时16天,并促成双方达成专利实施许可,有效避免了知识产权维权陷入周期长、成本高的困境。同时,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围绕该案积极开展案例宣传,权利人作为专注于技术落地、推广、产业化的中小微企业,其专业度得到当地水暖行业的认可,在案件成功调解后仅2个月便与当地3家卫浴企业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该企业在部分自研产品上也与多个电商平台的卖家达成合作协议,有效推动了相关专利的转化运用,迅速走出了经营困境。
促合作 深化协同保护
优化跨区域、多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强化协同保护力度,有助于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京津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方面,京津冀三地将加强跨区域案件联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和犯罪行为打击力度,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加快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合力做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京冀两地协同查办‘老板仔’海苔侵权商品案”正是落实上述合作协议,推动京津冀共建知识产权协同发展首善先行区、示范区的有益实践。在该案中,京冀两地通过跨区域同步执法,推动跨区域快速协同保护机制落地;通过深化协同保护,形成了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格局。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侵犯“国窖”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北京市行刑衔接打击销售侵权商品行为案……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持续深化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加强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海关的协同联动。其中,“萍乡市芦溪县市场监管局查处侵犯‘国窖’注册商标专用权案”,是一起行刑衔接中反向移送的商标案件。该案先由公安部门立案并开展调查,刑事部分起诉判决后,再将犯罪证据不足的违法行为当事人向行政机关进行移交;行政机关依法查清事实,对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依法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有利于提高经营主体和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本报记者 薛佩雯)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