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天堂最新-918博天堂app 博天堂最新-918博天堂app 关于918博天堂app
| | | 知识产权打假网 | 《创意世界》杂志
本期人物:张喜民,陕西华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乡情唱不完,故事说不完,扯开了嗓子,华阴老腔要一声喊……”在2016年央视春晚舞台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张喜民与歌手谭维维合作表演了《华阴老腔一声喊》,随着那古朴雄浑的一声吼,华阴老腔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风采。
“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是华阴老腔的发源地,我就是双泉村人。我从15岁开始学唱老腔,边学边唱,没想到一唱就是60多年。”张喜民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从业60余载
华阴老腔源于西汉时期,属于皮影戏幕后的唱腔。当唱戏人在后台表演时是皮影戏,当唱戏人在前台吼唱便是老腔。2006年,华阴老腔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2008年,张喜民成为国家级非遗华阴老腔代表性传承人。双泉村张家的华阴老腔传到张喜民这一代,已是华阴老腔传承的第十代。
张喜民15岁开始跟随父亲和伯父学唱老腔,勤奋好学的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不到一年就掌握了生、旦、净、末、丑的基本演唱音调。“那时候,我总是早起去村子后面的山坡上练嗓子与月琴,不断熟悉剧中人物的故事。” 张喜民表示。
华阴老腔属于皮影戏,是戏就有戏本,戏本的故事一般取材于《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张家的华阴老腔戏本则与别的戏本有所不同。“我们的戏本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老腔的曲谱没有标点,只有师父教徒弟时,才会告诉徒弟如何识谱断句。过去的人没有保护意识,抄了新戏本,就把旧戏本丢了。我们家保留下来一摞珍贵的戏本,我把这些戏本放在保险箱里。”张喜民表示。
1980年,张喜民成立老腔班社,取名“喜民班”,他们一行五人常在田间地头为村民演唱老腔皮影戏,一年能唱一百多场。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老腔发展逐渐陷入困境。张喜民发现,与曾经在田埂上演出的热闹情景不同,往往是他们在台上忘情演唱,台下观众却寥寥无几,这让张喜民很担忧。
走上大舞台
2006年,陈忠实的著作《白鹿原》被改编为话剧,导演林兆华在陕西考察时听了张喜民的《将令一声震山川》,就决定在剧中使用华阴老腔。
“我做梦都没想到能去北京演出,很紧张。林兆华导演就跟我们说,‘放心大胆地唱,别怕错,错了可以改’。这句话给我们很大的鼓励。看到台下的观众对我们演出的认可,我很欣慰。我最担忧的就是华阴老腔在我这一代传不下去了,没人愿意听了。看到台下座无虚席,听到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古老的华阴老腔一定能发展起来。”张喜民说。
非遗真正地“活起来”“火起来”,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关键。有了和话剧《白鹿原》的合作,张喜民意识到,要让华阴老腔发展起来,就必须打破老腔的传统结构,在曲风上进行创新。老腔与流行乐相融合就是一条路子。
“2009年,我曾带着戏班子去参加厦门海滩摇滚音乐节。我不懂什么是摇滚,在我看来,华阴老腔就是东方正儿八经的摇滚乐。之前,我们也尝试与西安的黑撒乐队合作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实现新的突破。2015年,我们与谭维维在上海东方卫视的节目‘中国之星’第三期中合作歌曲《给你一点颜色》,就非常成功。那时,很多地方都会播放这首歌,华阴老腔重新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张喜民表示。
2016年,张喜民和他的老伙计们与谭维维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一首注入现代流行元素的《华阴老腔一声喊》惊艳四座,华阴老腔受到了广泛关注。此后,邀请张喜民和他的老伙计们去全国各地演出的邀约络绎不绝,他们还应邀前往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演出,广受好评。
培育传承人
华阴老腔“火”了,但张喜民心里还记挂着华阴老腔的传承。近年来,为了让华阴老腔更好地传承,华阴市老腔保护中心在双泉村成立了华阴老腔传承基地,并于每周二和周四邀请张喜民等华阴老腔的老艺人免费给学员教学。截至目前,华阴市老腔保护中心先后举办了4次培训班,培训了130余名学员,并在渭南师范学院成立了老腔团,感兴趣的大学生都可以免费学习华阴老腔。
“以前,华阴老腔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旧俗,这对华阴老腔的传承很不利。现如今,能沉下心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并不多,许多来找我学习老腔的人都因为太苦太累渐渐放弃了。我的孙子一开始也不愿意学老腔,喜欢流行音乐,后来看到老腔与流行音乐融合得这么好,就主动找我说要学习老腔了。”张喜民表示。
华阴老腔发展需要灵活变通,但在教授徒弟传承老腔唱法时,张喜民还是一直坚守自己的老传统。“老腔发音纯正,基本功必须扎实。要吼出黄土地人民的精气神,唱出陕西人的豪迈热情,因此,在老腔的唱腔和唱法上必须坚守老传统,一点变动也不能有,这是我们华阴老腔的根。” 张喜民表示。
如今,张喜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自家院子里,与前来拜访或学习的人一起吼上一曲老腔。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华阴老腔,张喜民分外欣慰:“华阴老腔后继有人,没有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事了。”(文字:本报记者 李伟 图片摄影:张子弘)
(编辑:刘珊)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