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个人、重庆市梁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管理科科长唐林
记者拨通唐林电话时,她刚从现场回到办公室。这一天,重庆市梁平区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气温仍高于40摄氏度。梁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派出大量干部职工赶赴防山火的卡口执勤,唐林告诉记者,她刚刚检查了一座辖区内的鞭炮火药储存仓库,以确保安全。
“那很危险啊!”“还好!男同事都派到山火防灾一线去了,我们留下的同志要把后方管理好。”唐林说。
尽管感叹着“今年重庆真的不容易”,但她爽利的重庆话中流露出的却是浓浓的亲切和满溢的热情。唐林是梁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管理科科长,她的个人手机、微信和办公室电话,对辖区内所有企业公开。每天清早去上班的路上,她的电话便开始响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企业的咨询。
“接到商标‘撤三’通知书不知道怎么处理,想要参加展会不知怎么做商标证明……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打电话给我。”唐林笑说,她一年要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000次以上的咨询。唐林的儿子告诉记者:“我妈妈经常是接了一个工作电话,人就从家里出去了,不分周六日还是过年过节。”
梁平区的市场主体称唐林为“知识产权局的唐大姐”。“大家可能觉得‘知识产权局的唐大姐’热心、耐心吧,他们不但向我咨询知识产权的问题,其他涉及市场监管的业务,甚至其他部门发布的政策,他们也会向我咨询。”唐林说,“许多事情不能分那么清楚,能帮的事情都要帮。”
日复一日的付出获得了认可,她办公室里挂着锦旗,抽屉里还有写给她个人的感谢信。“现在市场主体不容易,我希望企业觉得在梁平区创业兴业顺利,生活起来心情也舒畅。”唐林说。
梁平区是渝东北的重要粮仓,当地有“梁平熟、川东足”的说法。自“县改区”后,梁平区也走上了产业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唐林介绍,一家原本总部设在北京的“专精特新”企业,起初只在梁平区设置生产基地。“我们主动指导这家企业打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因为认同这里的营商环境,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将总部迁到了梁平区,并且筹划在科创板上市。”唐林自豪地说。
唐林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并身体力行地助推梁平区经济发展,工作不光是“拔高新”,还要“带老区”。梁平区的最西边有个公平村,地处偏远,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唐林多次带队调研,引导公平村申请了“明月山公平村”商标,并协助打通农户、合作社与电商、超市的对接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自2019年任知识产权管理科负责人以来,唐林持之以恒地推进品牌建设和专利数量增长。她引导支持216家企业提交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增长率达148.9%,推动辖区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在三年内翻了一番。2022年至今,梁平区新增注册商标543件,全区拥有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8767件。在唐林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梁平区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出台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的区县。
获得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个人的荣誉,唐林十分开心,也深感使命在肩。“这些年,我的感触特别深。党和国家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更让我们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这句话已经印在了我的头脑里,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工作十分有价值,十分有意义。”唐林说。(刘阳子)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