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物流、自动配送车、无人快递车……近年来,随着线上购物逐渐成为民众的消费主流,我国物流配送行业的市场规模也随之不断增大。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物流配送车辆作为末端配送场景落地的载体,正在向着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转型升级,相关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也在稳步增长。
在刚刚结束的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与会嘉宾在主题论坛中,就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场景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展开交流与讨论,共同把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为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智能感知 应对复杂场景
会上,美团的自动配送车身着黑色“上衣”,黄色“裤子”,头顶黑色的“礼帽”,吸引了众多观众拍照打卡。这款美团新一代自动配送车不仅外表呆萌可爱,性能也更加智能、稳定。
美团工作人员介绍,该款自动配送车容积160升,可载重150公斤,相当于160份盒饭,城市道路续驶里程120公里,可实现150米范围内障碍物识别,360度无死角实时感知。同时,该款自动配送车还增加了车辆数字化、线控能力、环境适应性等多方面的硬件设置,能满足大部分全天候运营的设计需求。
“自动配送车在城市末端3公里交通场景中落地运营时,需要面对更多样的障碍物类型,更复杂的交通交互场景。这将对自动配送系统的预判能力、人机交互能力以及‘车、路、人、云’协同能力、意外场景应对能力、安全能力等提出极高要求。” 美团副总裁、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表示。
为此,美团于2016年成立专项小组,启动对自动配送技术的研究。如今,美团基于智能调度系统、无人机、自动驾驶等技术,构建物流路网,在第一代自动配送车基础上迭代研发了新一代,形成了美团自动配送整体博天堂最新的解决方案,已拥有500余件相关专利。
自2020年初至2022年8月,美团自动配送车已经累计给用户配送超240万单,达到日均配送5000多单,高峰期超过日均2万单,自动驾驶累计测试里程数超150万公里,自动驾驶里程占比超过97%。
整车优化 实现降本增效
近日,在江苏泰兴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基地,5款无人驾驶新能源物流车进行智能物流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这是矩阵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矩阵数据科技)及其发起并投资的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橙仕汽车)继去年获得首张新能源物流配送无人车测试牌照后,再一次进行自动驾驶功能测试。
今年1月,矩阵数据科技的“开拓者号”无人物流车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应用场景内测。据悉,在内测过程中,“开拓者号”模拟进行了驿站停靠、避障等行为,成功实现零载人、去安全员化。
2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内部高精度地图及定位系统……“开拓者号”除了应用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其余的无人驾驶汽车控制器等设备均为矩阵数据科技与橙仕汽车自主研发。如今,公司已提交多件专利申请,为城市末端配送提供了绿色安全高效的博天堂最新的解决方案。
“无人配送是一个更优的博天堂最新的解决方案,规避了人面临的天气与交通等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随着激光雷达、ai芯片等技术成本的降低以及量产方案的成熟,无人配送成本正显著降低。”矩阵数据科技董事长刘传富表示,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开拓者号”每天可完成3000件以上的包裹配送目标,续航里程高达240公里。
截至目前,矩阵数据科技的新能源配送车已累计承接客户订单超4万台,整车已陆续销往山东、河北、山西等近20余个省市,并已挂牌运营,在安全性、智能化、经济性、操作便利性等方面,获得用户的认可。
人机协同 提升客户体验
在大会的室外展区,京东物流的智能快递车与智能零售车同时亮相。在蓝天的映衬下,红白配色的车辆格外吸睛。京东物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智能快递车是京东物流的核心车型,公司从2016年就开展了相关研发。历经了“五年五代”产品更新迭代,第五代智能快递车最大可载重达200公斤,可续航100公里,集成了高精地图生产、行为预测、智能网联等10大核心技术,可以提供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基础运力服务。
“我们希望快递小哥在智能快递车的帮助下,能够减少在道路上的奔波,将时间精力用在更好服务客户上,不断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京东物流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末端配送方面增加了短驳模式,对于一些路途较远的路区,智能快递车可以将货物短驳到小哥身边;对于单量密度大的小区,也可以将即时配、社区团购、快递等多维度的订单传送到小哥身边,再由小哥送货上门。通过人车组合,不但给客户带来了更灵活的收件体验,而且提高了小哥的配送效率与收入。
智能、高效、稳定的第五代智能快递车离不开京东物流的创新研发。截至2022年6月30日,京东物流已提交自动化技术和无人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4000余件。
前不久,京东物流第五代智能快递车顺利通过检验,京东物流智能配送业务正在开始向城市级别大规模商业运营迈进。目前,京东物流已在全国超25座城市常态化运营400余台智能快递车,应用于快递末端配送、无人零售、无接触物品分发等多个领域,助力无人配送行业高质协同发展。(刘弘一)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