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株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
“我们怎样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如何切实服务市场主体?”在湖南省株洲市,有这样一支队伍,善于思考问题,并敢于直面困难,机构改革以来2次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这支队伍就是株洲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的知识产权“先行军”。
近年来,立足当地产业结构和实际需求,该局局长谢志军、副局长李俊带领全局各科室人员,真抓实干,为市场主体解决了一系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在湖南省名列前茅。
护航优势产业“出海”
支柱产业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株洲市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料产业主要聚集地。目前,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已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印发《2021年湖南省知识产权促进行动方案》,明确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强链护链行动,要求当地针对产业短板及存在问题开展系列专利导航分析工作,促进知识产权聚焦产业链技术创新,助推产业集群升级发展。
为此,株洲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牵头成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知识产权强链护链行动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在走访调研企业中了解到,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株所)这样的国企,亟需专业指导,帮助解决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等实际问题。
“2021年4月,中车株所产品即将‘出海’。尽管企业前期做了专利布局和侵权预警分析,但考虑这个项目影响重大,一旦遭遇知识产权纠纷,该怎么去应对?当下需要做什么准备?企业急需帮助。”该局知识产权保护科科长何应军介绍,通过调研他们了解到,距离株洲市比较近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汇集了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平台、机构和人才,知识产权涉外纠纷处理能力强。于是副局长李俊带队专程到上海市浦东新区进行交流对接,并邀请专家到企业授课和现场指导。
不仅如此,2021年8月,该局还与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了《工作合作备忘录》,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引进一线城市优质资源要素,切实为株洲市优势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指导。
“这样一来,就畅通了解决企业知识产权难题的渠道,完善了出口产品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的应对方案,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走出去’。”何应军介绍。
搭建转化运用“桥梁”
“知识产权的生命与价值在于运用。”该局知识产权促进运用科科长彭彦等在调研中了解到,株洲市在推进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企业迫切需要快速攻克一批技术难题,促进“强链、补链、延链、护链”,主导优势产业的企业还拥有“厂所结合”的优势,而中小微企业受困于自身科技研发能力,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缺乏,同时获取科研成果渠道不通畅,需要外界为他们提供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
与此同时,彭彦了解到,近几年,株洲市高质量知识产权授权量不断提升,但高校仍存在专利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而且,高校也有推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想法。“今年以来,我们从高校短板出发,致力于发挥高校在专利储备和转化中的积极作用。”彭彦介绍。
“我们今年重点推进的另一个工作就是为高校和中小微企业建立合作‘桥梁’,疏通合作‘堵点’,促进知识产权的顺利转化。”彭彦在调研中发现,要求中小微企业都去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专业团队,确实存在难度。“如果帮助中小微企业与相关领域专家团队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共同构建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就能让企业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更大的产出。”
于是,依托专利开放许可的相关政策文件,副局长李俊带领知识产权科室的工作人员马上行动。一方面,召集局内人员组织举办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推进会,邀请企业与高校参与;另一方面,举办2022年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及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培训,提升企事业单位业务水平,有力推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作。
“近几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湖南省,推行的知识产权政策和知识产权取得的成效,都让我们备受鼓舞。未来,我们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株洲市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李俊表示。(王晶)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