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主任严睿
“能赶上国家和上海市知识产权事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并能在其中切切实实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十分荣幸。”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主任严睿深度参与了上海市两轮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亲身经历了上海知识产权事业新世纪以来的全方位发展,在谈到从事知识产权工作18年来的感悟时,他用“生逢其时,正当其事”来加以概括。
2004年,是上海首轮知识产权战略的起始年,严睿进入了该局新设立的国际合作交流处工作。“这是全国省级知识产权局中首个专门设立的国际合作职能处室。”严睿回忆,当时缺乏经验参照,缺少直接渠道,缺欠项目基础,起步尤为不易,“就像种下一颗种子,在黑暗的泥土里努力摸索、逐步萌芽。”他和团队聚焦国际组织、领馆机构、外国商会,主动“走出去”敲开一扇扇大门,积极“请进来”一次次交流……通过年复一年不懈努力,一步步扩大了“国际朋友圈”,打造出国际合作特色工作品牌,为上海建设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提到这些年亲手支持打造的上海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群星谱”,严睿如数家珍:“连续成功举办十八届的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广受境内外关注的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在沪设立的多家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引入国际优质资源打造的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其中,最让他自豪的是2014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支持下,上海市人民政府与wipo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实现了全国首创、世界关注的合作机制。严睿说,“这是一条艰辛的履职之路,也是一条宝贵的成长之路,它教会了我在工作中既要大胆创新、敢想敢拼,又要做细做实、慎始慎终。”
2017年,严睿自身的“角色”发生了新变化,从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这样的一线业务“队长”,改任局办公室主任这样的局机关“大管家”。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实际承担综合处、秘书处、督查室、研究室等多方面工作职责。面对“多合一”职能带来的挑战,他明确了自身的目标定位:“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长’、政务运行的‘调度员’、制度建设的‘设计人’、机关管理的‘守门人’。”他同时针对办公室任务“多”“杂”“急”“难”“烦”的特点,带头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弘扬“压力之下方能百炼成钢”的作风,积极塑造顾全大局、善打硬仗的工作团队,为上海知识产权工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可靠的保障。
2018年,知识产权系统开始了新一轮机构改革。他在抓好办公室常规工作同时,配合局领导承担了调整体制机制、协调项目资源、理顺结构关系、化解矛盾问题等一系列繁杂任务。严睿说,“这样密集的变化前所未见,还好我们经受住了考验。”在大调整过程中,他带领团队全力以赴,维护了机构改革全程平稳有序和机关工作不断不乱,并以更新更好的成绩证明了自身的使命担当。
回首来路,严睿说他是幸运的:“自己不仅是新时代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一名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这段历史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之一。”在严睿看来,时代为知识产权事业升级转型和个人发展成长赋予了最宝贵的机遇和最宽广的舞台,只有珍惜韶华、砥砺前行,方能不忘初心、不负时代。(本报记者 杨柳)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