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共享知识成果”——本报记者与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屏对屏”-博天堂最新


近日,本报记者视频连线全国政协委员张云勇,就强化原创作品保护相关议题进行采访。 本报记者 曾 嘉 摄影报道

 

  去年,老教授赵德馨维权胜诉后其论文却遭中国知网“下架”的事件,一度引发社会热议。如何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发展之间,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点,做好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知识成果应该由人民共享,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知识传播模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云勇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根据中国知网在此次事件中的回应,其于2019年才开通作者服务平台,这意味着对于原创者而言,中国知网此前在知识共享方面的获利一直是只进不出。此外,中国知网单方面下架原创者作品也是有失公允的。即便是依判决书所述下架作者文章,也应该参考音乐平台等博天堂最新的版权密集型平台的惯例,做到虽无法下载但仍可被检索到。”张云勇对该案例分析道。


  张云勇认为,中国知网作为一家学术平台,既拥有知识,又坐拥数据,为知识的采集、加工和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内容采集不够规范、知识价值的收益分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都有赖于行业进一步深化监管、平台对自身机制进行调整。“中国知网的论文检索和查重服务应该更为普惠,让广大人民群众用得起。”


  “原创者和平台应该是互利互惠的关系。因此,原创者与平台签署的协议应该做到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作品平台需要作者同意,平台‘下架’作品也需要作者同意。在作品分享期间,平台也应该允许用户变更作品的分享状态。”张云勇认为,应该建立一个公允的知识分享机制:无条件让原创者免费下载自己的作品;作品上架后,原创者有权与平台分享他人下载付费所产生的收益;定期将知识收费获得的收益进行公开发布,确保运行机制公平透明,以便全社会进行监督。


  “知识收费无疑是尊重知识产权的表现,我们要做到的是公平、规范。”张云勇强调,作为平台,既要保护原创者的权利,也应该保护消费者的权利,不应在平台付费环节设置陷阱,让消费者在不知情或疏忽的情况下被无限续费。


  对于知识的进一步传播共享,张云勇建议,要建立大型学习共享平台,汇聚全社会更多数据等资源,强化知识的流通,避免“信息孤岛”现象;要完善收益分配方式,降低知识获取的成本。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虚拟现实等技术持续推进,知识将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呈现,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涵和外延,以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式保护和共享创新成果。”张云勇说。(本报记者 吴 珂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103642号-2
网站地图